close

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

地點: 香港歷史博物館
展期: 18/12/2013–21/04/2014

仁哥找了個星期三, 去了參觀, 入場費半價後只是$10。
遲了出門, 也剛好趕及了11:30那場粵語導賞團。
護衛員和導賞員再三叮囑, 因為展品是外借而來展出的, 不可拍照。
仁哥也安心聆聽講解, 場地外的海報, 也適合攝影留念,
其實網中也有不少精釆圖片, 可供參考。

導賞員先介紹攝影術的傳入中國以至香港。及老香港的生活照片。也提過了低調的「夢周文教基金」MOONCHU (刻意在網上找過, 真的仿如白紙), 就是提供相片的基金組織。
以下大致紀錄了各導賞員介紹重點:
01 大沽炮台大戰宣傳照 - 相中只有傷亡中國兵, 沒有外國人, 疑是悉心佈置過。


Link 1 , Link 2 , Link 3 , Link 4 ,
導賞員對那時積弱的清政府, 不勝唏噓... 也反影了今日的香港, 內耗太大, 發展甚難。


02 恭親王與額爾金 Lord Elgin 的肖像, 額爾金和火燒圓明園, 大有關係
03 圓明園毁前的風貌。
04 蹺腳的慈禧相片 - 原來珍妃自己有間 studio, 拍照比慈禧 (葉赫那拉杏貞)更多, 招來杏貞的不滿。蹺腳的杏貞, 此之一幅, 網上也找不到。


杏貞真人不好看, 還是看看藝人吧。

05 巨人詹五九, 原來有位洋妻子, 叫 Catherine (以下只是宣傳照, 那女子不是洋人)


06 教育環節中有幅赴美留學的小朋友。香港的教育, 有足夠的前膽性嗎?
07 以前拍照和拍戲差不多, 穿上官服的未必是官, 戴上枷鎖的也未必是壞人, 算是最早的cosplay, 是洋人拍來做畫冊, 賣錢的生意。支納稅人的錢, 不是官, 卻比官說得更多道理, 號召反對, 是沒有建設的破壞? 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還是為民生的大聲疾呼?
08 那時名攝影師的畫冊作品, 如「北清大觀」"Peking Tientsin", 正本是硬皮釘裝, 另有數碼版設在大型顯示枱上, 以供参閱, 一定要試玩, 像查案, 很有未來感。高科技用于手機平板十分好, 但卻不可用于焚化垃圾, 地下城人造島, 不要建在我的後花園。

09 從某畫冊摺頁中, 找來1866年的香港和九龍的 panorama 全景照。又想起了盧吉道。
10 某展區上面一幅是荒蕪的九龍, 下面一幅是 開埠只20年繁盛的港島, 道出來清朝與英國對同一地方不同策劃和發展。香港在清政府眼中只是一粒小石, 在英政府中卻是一顆明珠。香港是沉倫中, 消失中... 還是要更光更亮, 不只是那些人的選擇, 而是自己的選擇, 你想怎樣?


(1880年的港島, 圖片來自這裏)

11 大量的洋人影相冊, 相信是夢周基金的珍藏, 令人敬佩。
12 介紹以前$3有12幅相片, 那時$3價值, 大約是中等收入市民的十分之一的月薪。也有介紹了華芳影樓 AFONG , 是那些年的攝影名店, 分行遍佈香港以至中國內地, 也衍生了一大班什麽芳什麽華的仿效店, 如今天的A貨A店。打工仔追求智能手機, 歷史是在不斷重覆?
13 最早的三維3D Glass 眼鏡, 像兒時的手提幻燈機。
14 香港發展的相片, 有一幅是興建中的山頂纜車登山斜路, 隱約可見穿過麥當奴道和馬己仙峽道的麻石天橋。古舊的建築, 仍隱藏在今天摩登時代的城市中。
15 治安方面, 展示了中區差館和域多利監獄的建築群。為什麼今日做show 要去到軍營?
16 行業方面, 介紹了香港花崗岩, 竟然傳至荷籣的因由, 原來是大洋船以花崗岩取代以水壓定船倉, 增強渡洋穩定度。也因為生意好了, 也帶來以「踏(打)石仔」為生計的可能性。很希望香港再有一樣產品, 如那些年的假髮, 手錶, 玩具等等, 可以風行世界。利工民底衫, 雙妹嘜香水, 如何?

17 杏花樓旁的西式餐館 Liverpool Restaurant , 以至灣仔首間壽司店, 銀松壽司

Link 1 ,
華洋集處, 中西合璧, 是香港的特色, 還是港人固有包容性?

18 大牌檔而非大「排」檔上的踎座



從這些香港風味, 又可否帶來外地遊客的垂青呢?


19 災變環節中, 先說風災以至天文台的成立


(1906 丙午風災後的油麻地, 有空也看油麻地典故)

鼠疫戰疫中分隔的男女病人醫院, 女性對鼠疫的康復情形, 好像比男性好得多。

(玻璃廠作男病人臨時醫院, 圖片來自這裏


另有消毒後在屋戶之寫上DONE字的軍隊。那時在太平山街區的中國人, 井口開在如廁地方, 平時衛生情況巳不理想, 下大雨時就更加亂籠, 之所以疫症漫延。可想起早年的沙土之疫。

20 教育方面, 簡介了二次大戰英軍服務團和港大校長的關係, 和那些年港督盧押, 募捐建校的事蹟, 也帶出了捐錢最多的麽地(道), 個人捐獻 $50,000。仁哥接觸不少內地在港留學生, 其潛力不可忽視, 好好利用為佳。
21 交通方面, 巴士客運, 早期百花齊放, 也產生了不少意外和服務上的問題, 所以那時港英政府決定管制, 引入地區專營權, 也開了一個稅收源頭, 在九龍做巴士載客生意的「中巴」, 投了港島巴士的經營權。「九巴」就得了九龍巴士的經營權, 也合拼了那時啟德汽車公司。仁哥也想起了監管兩電力公司, 港鐵和電訊公司的政策, 今天是否需要改善和加強呢?


22 文武廟 - 原來也是那些年的地區組織, 中間大殿是宗教建築, 兩旁副堂卻另有用途, 一邊是「公學」另一邊是「公所」。公所也就是小小的法庭或街坊會, 可替社區排難解紛。





23 香港的銅像原來也不少, 不過大多在經歷日治時代時, 被溶掉而造了武器。今天的中央街市, 原來己是第四代, 今天滙豐銀行大廈, 原來也也第四代。西營盤的得名, 原來是始于那些年的軍隊帳幕。


這天的導賞原本約1小時, 卻超了時20多分鐘, 可能是遊人反應好, 導賞員也悉心關顧,
各遊人也能盡興。仁哥本來只迷戀「界石」和二次大戰時代及之後的香港, 今次的影藏歲月, 把個人眼界擴濶到更早的年份。仁哥之後再速遊那「常設展館」, 重温了香港的遠古至近代點滴。心想距上次參觀(2011年1月19日)巳是整整三年, 怎麽還未有更新 service patch... 歷史從來也不變? 還是仁哥太貪心也心急。

以下相片, 拍攝自門口的海報, 和從網上下載的, 分享如下...
 
 







以下是當日「戰利品」, 有宣傳小冊, 教育小冊, 留言紙, 定期刋物...


仁哥最後也從禮品店買了部「四環九約」, 圖文精釆,



只是$50, 價錢便宜。影藏歲月的專刋就售價 $250。仁哥孤寒, 看了sample 便算了。

忘了說有個 Time Studio 的攤位, 替遊人拍背景為古老照片的服務, 大家不要錯過。拍完填上電郵, 不消1分鐘便可收到數碼相片, 可供留念。


加1幅「常設展館」中的雜貨舖

右手邊有兩支樽裝維他奶。

寫本文時, 無意中找到了這幅旺角郵局

記得那時仁哥只是仁仔, 相中有位女士每天在郵局打躉, 見到行人會不時叫罵, 仁仔見到會避之則吉。網上竟然有人拍了照, 勾起了仁哥兒時記憶, 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Keywords:
香港歷史博物館, 老香港
足跡築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df001997 的頭像
    asdf001997

    asdf001997的部落格

    asdf0019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